首页 > 热点 > 内容

青头潜鸭“寻常见” 珍稀彩鹮“扎堆来”

热点

近日拍摄的青头潜鸭。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摄金色的芦苇随风摇曳,一群青头潜鸭时而埋头水中捕鱼,时而停步梳理羽毛……11月6日傍晚,当雄安新区安新县自然资源局鸟类检测站巡查员赵克俭,结束了在白洋淀的巡查工作

  近日拍摄的寻常见青头潜鸭。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摄

  金色的青头潜鸭芦苇随风摇曳,一群青头潜鸭时而埋头水中捕鱼,珍稀扎堆时而停步梳理羽毛……

  11月6日傍晚,彩鹮当雄安新区安新县自然资源局鸟类检测站巡查员赵克俭,寻常见结束了在白洋淀的青头潜鸭巡查工作,即将掉转船头驶回岸边时,珍稀扎堆这样一幅灵动又颇具诗意的彩鹮画面映入眼中。

  青头潜鸭是寻常见世界公认的极危物种,有“鸟中大熊猫”之称。青头潜鸭今年6月,珍稀扎堆雄安新区安新县自然资源局联合安新县摄影家协会、彩鹮爱鸟护鸟志愿者在白洋淀鸟类栖息地巡查时发现,寻常见青头潜鸭家族又添新成员——同一区域内,青头潜鸭有两只青头潜鸭雌鸟带雏鸟觅食。珍稀扎堆

  从2018年白洋淀首次观测到青头潜鸭踪迹,到2022年7月首次观测到青头潜鸭育雏,再到今夏发现雌鸟带雏鸟觅食,青头潜鸭已经连续三年在白洋淀繁育雏鸟。赵克俭说,这表明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已形成稳定的种群,不再是“串门”,而是选择“定居”。

  最让赵克俭兴奋的是,今年1月,他和同事们联合河北大学鸟类调查队在白洋淀同步调查观测到378只青头潜鸭,是历年来观测数量的最高值。

  5月17日在雄安新区白洋淀唐河汇入口附近拍摄到的彩鹮。张世航摄

  “当时,我们调查队分了好几组,在同一时间、不同区域同步开始计数,确保不会重复计数。最后把每个小组数出来的总数相加——378只!别提多高兴了。”时常在白洋淀9个鸟类重要栖息地巡查、守护着鸟儿,这个“破纪录”的数字无疑是对赵克俭和同事们的嘉奖。

  野生鸟类是环境质量的“生态试纸”,其种群数量和种类丰富程度能客观反映生态环境变化情况。从无到有,从少到多,从候鸟变留鸟,一向对环境要求极高的青头潜鸭选择在白洋淀越冬、栖息、繁殖、安家,用它们的实际行动为白洋淀生态投票。

 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,白洋淀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——河北省出台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》等地方性法规,压实全流域38个县(市、区)责任,实施清淤疏浚、百淀连通、河道治理、生态修复等工程,有效治理淀中村、淀边村生活污水,建立常态化补水机制,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,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。从2021年起,白洋淀全域连续三年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,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。

  白洋淀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为候鸟提供了更好的栖息和觅食条件,满足候鸟生活条件的区域越来越多。“这里环境好啊,他们不需要再飞来飞去,直接安家多方便。”赵克俭说,吃得饱、住得美,很多候鸟变成了留鸟。

  同样选择白洋淀的,还有一群“稀客”。

  9月10日,一只青头潜鸭在白洋淀悠闲游弋。 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 摄

  今年5月17日,正在白洋淀唐河汇入口附近进行慢直播的记者,在白洋淀发现并拍摄到6只漂亮的大鸟。经专家确认,这些鸟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。镜头中,这些鸟有的在水面上嬉戏,有的将喙扎进水里觅食,还有的用喙梳理身上的羽毛。

  彩鹮是有着“东方宝石”之称的朱鹮的近亲,因为它的羽毛在太阳下会闪烁多彩金属光泽,所以叫彩鹮。《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》曾一度宣布彩鹮在我国绝迹。彩鹮在河北省虽有分布,但一次拍摄到6只“扎堆”出现,却也十分罕见。

  为了让更多的鸟儿在白洋淀安家,雄安新区在现有9个鸟类栖息地基础上,今年又新增了两个鸟岛。为了进一步减少人类对鸟类的打扰,安新县自然资源局鸟类监测站引入了很多“黑科技”。比如增强AI自动识别技术,它可以提高发现和保护鸟类的科技水平。

  “我们在白洋淀鸟类栖息地安装了智慧监测系统,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进行视频观察。前端监测配合后端智能识别,记录鸟类活动情况,也保护鸟类不被打扰。”赵克俭说,白洋淀鸟类种群数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“上新”,目前已经达到286种,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80种。

  为了让更多的鸟类“落户”白洋淀,近年来,河北省出台《关于加强白洋淀鸟类栖息地管理的通知》《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鸟类保护及栖息地暂行管理办法》《雄安新区鸟类保护及栖息地恢复工作方案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,规范鸟类栖息地科学划定、修复、建设等相关工作。

  随着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改善,在雄安,鸟类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场景越来越多。尤其让赵克俭感动的是,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,越来越多淀边村居民自发成为爱鸟护鸟志愿者。目前,安新县鸟类救助站里收留的受伤鸟类,大多数是附近热心村民发现后护送来的。(河北日报记者 曹铮 李畅)